贺兰山印象记
2015-05-04
分享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来往于宁夏和内蒙之间,虽然多次穿越贺兰山,但是贺兰山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和贺兰山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我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蓝天白云,但我此时的情绪十分低落,工作的不顺利让我苦恼,本来计划从银川去阿拉善盟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汽车在穿越贺兰山时抛了锚,司机已经修了半个小时,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眼看就要错过见面的时间,我不停的催促着司机。一位同车的回族老人看我心急如焚的样子,安慰我说:看看外面的风景,放松一下”。“有什么好看的,光秃秃的石头山,单调,乏味!”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老人看了我一眼:不是本地人吧,贺兰山是神山。我连忙道歉,老人摆了摆手,反正现在闲着,我给你聊聊神山的事。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古的最高峰,南北走向,其西侧是内蒙古的阿拉善盟,东侧是银川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比较著名的贺兰口山谷、苏屿口山谷、三关口山谷、拜寺口山谷、滚钟口山谷,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贺兰山不是光秃秃的,单调乏味。他有着悠久的历史,神秘的内涵。走近贺兰山,自然就有了一种苍凉、雄浑的感觉。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匈奴、鲜卑、党项、突厥、吐蕃、回纥、蒙古及其后来的分支瓦剌、鞑靼等,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曾经在贺兰山地区活动过。“一将成名万骨枯”,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浴血奋战,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军队的交锋,蒙恬、霍去病、卫青等名将都曾鏊战于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秘的贺兰山里有森林、瀑布、各种矿藏,奇珍异兽。从大屿口进入你可以看到著名的森林公园,远远望去,葱翠山峦,连绵飞舞。据说5.5亿年以前这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海洋。从拜寺口进入你可以看到西夏国王李元昊建立的佛塔。就拿我们现在所处的贺兰口山谷来说,从这里看进去,南北两侧山体凹凸相吻合,像是被人切开似的。据传说,巨人开山取水,将大山豁开一道口子,称为“豁了口”,后人念着念着,就成了“贺兰口”了,这就是贺兰口山谷名称的由来。山口处一块巨石上至今还有两个巨人的脚印。
看着颇具仙风道骨的老人侃侃道来,如数家珍,一副陶醉的样子。 贺兰山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眼望去,重重山体交错进出,非常有神密感。
远处的汽车喇叭声,打断了我和老人的思绪,我们重新踏上穿越贺兰山的旅程。“岩羊,有两只,看到了吗!”老人兴奋的指着远处陡峭的岩壁。我把头伸出窗外,努力远眺,似乎有两个移动的黑点。
习惯了江南的青山绿水,咋见这种拔地而起的光头山,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让慵懒的我立刻振奋起来。
贺兰山,神秘的地方。坐在车里静静聆听,仿佛从山谷深处传来战鼓和号角的声音,霎时,脑海中浮现出岳飞那首著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公司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站在行业前沿,引领行业进步,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实现节能、环保、提质、降耗的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