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品《贝多芬传》
2015-02-04
分享
罗曼•罗兰以其刚柔并济的文字讴歌了贝多芬“雷雨”般的一生,经历明净的早晨,骤然的阴云,悲壮的怒雷,可怖的缄默,水汽薄雾,闪电乌云,黑暗黄昏,狂风暴雨,最终夜晚过去,重回白昼,明媚却给我们。这位音乐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用生命谱写的传世经典旋律,还有:“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这样的精神疗救,教会我们如何生,如何死。
第一段,罗曼•罗兰即从外貌速写引出贝多芬的一生,也暗示出音乐家坎坷的一生,无论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娓娓道来,可中间常常又有许多插叙和书信,与前或后的文字交相呼应,使得读者看完以后,整体感特别强的同时,又对个别的细节记忆犹新,深深的镌刻在心扉里,默默的流淌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整体文字的质感给人的印象不是跌宕起伏,而是话家常、谈生活、聊感情,处处让人为之动容,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的生命、家人、朋友、事业、感情。
从小展露音乐才华,因为父亲的多度严苛差点放弃音乐的他,经历欧洲大革命,经历母亲父亲相继去世,经历贫穷、变故,朋友背叛甚至侄子的冷漠背叛,感情的多次失败的打击,还有身体的病痛,耳聋,贫穷、残疾、孤独、背叛、抑郁······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其身,并非是天降大任,而是贝多芬向天请命,因其雷雨的一生而光辉璀璨。生活给了你痛苦,你却给了大家欢乐颂。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作者把贝多芬称为英雄,在于其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在于生活的痛苦前,他仍保持了简单善良。并靠着这些构成的希望坚强地生活。可惜这并不能使他有一个完整的家,把最大的希望寄托于侄子身上,可就是这个侄子在贝多芬死前不在他身边。我们的英雄总是孤独的。你用心去经营它,它却处处使你陷入苦难。那么是否因为这样而放弃?那么坚持下去是否就是固执?好在音乐不同于其他,它可以影响人的心灵,这一点上文学和音乐相似。如果你虔诚于此,那么它可以给你强大的力量。这力量足以把你从最绝望的悬崖边拉回,即使你此时贫困潦倒,你孤独无依,你却享受着快乐。如贝多芬所说:“用痛苦换取欢乐”。
贝多芬耳聋后,曾指挥过音乐会,全场起立,掌声经久不息,等到演奏者上前来提醒才回头发现。但贝多芬也曾在指挥时听不见台上的声音,指挥完全错误,冲回家痛苦万分的样子。病痛缠身,经济困难,兄弟去世,侄子反抗的悲苦当中,贝多芬创作了欢乐为主题的《合唱交响曲》由此问世。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是一曲光荣的人生交响。他为艺术而牺牲,将个人的痛苦换成了快乐与自由的心声奉献给了全世界,收获了全人类对他的欣赏、尊重与敬佩。
书后附上了贝多芬死前25年写下的遗嘱,和他与朋友们的书信。文字里透漏出贝多芬当时的痛苦无奈和诚挚感情,以及由此而浸润出的坚强,对友谊的珍视,对快乐向往,无一不让人感慨。今天活着人们和昨日的人们相距甚远,但生在今日的人们是否能和明日的离得更近?——罗曼•罗兰


公司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站在行业前沿,引领行业进步,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实现节能、环保、提质、降耗的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