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浅谈研发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2022-11-02

分享

一个研发项目大致可分为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样机开发阶段、样机验证阶段、小批量试生产阶段、运维阶段。大部分公司在研发阶段的质量管控介入较晚,一般在样机制作阶段甚至小批量生产阶段才介入,这就导致了质量管控人员对当前新产品的质量要求目标和细节不是很清楚,无法发挥监督和保驾护航的责任。

实际上,任何一个阶段的质量把控都相当重要,研发前期的质量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在研发立项设计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代价就小;如果到了样机验证阶段发现问题又涉及到了更换元件的成本增加;如果到了小批量小订单试生产阶段,除了成本的增加还会影响新产品在用户在市场的口碑。因此,在研发前期,如果能有销售人员(或调研人员)结合用户需求、市场行业标准、竞品信息,能有质量人员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售后人员结合其他项目现场质量问题等信息共同作出质量管理初步要求,在初期立项、设计阶段就能多加一道保险,能预估到后期样机生产验证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相当于将后续的问题出现较多阶段的精力分摊到研发前期理论阶段,提前预防。

在样机的调试阶段,为了处理遇到的问题往往伴随着方案和选型的更改,也就导致了早期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有所变动(阶段偏差),这时候如果按照旧的质量管理标准执行,研发审核很难通过,但是如果要等到研发工作结束,给出最终的标准,一是研发工程师的精力集中在处理遇到的问题和技术归纳上,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出质量管理标准,二是如果没有参与研发阶段的过程,接手的质量管理人员很难快速上手,清晰准确地认识新产品的各个标准。所以,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在于修改初版研发项目管理文件,提前完善终版文件的制作,质量管理文件制作和研发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尽快进入下一步工作。

研发项目由于其多变性、创新性、非标性,在质量管理标准和文件的制定上有相当的困难。其主要难点在于:一、对制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二、由于要多次经常性修改,较为繁琐,对精力时间要求较高。

展开来说,首先研发项目大多为新产品,有的还涉及到了难度较大的自制,质量和工艺都缺乏参考,很难有固定的标准可以直接拿来用,因此,在流程和标准的制定上需要相当的专业能力,需要对该研发产品的方方面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来讲由研发工程师给出质量检验标准最为合适,但是矛盾在于,研发过程中的问题多、难度大、时间紧,而相关质量工艺标准又随着实验的进行经常性变动,质量管理制作相对繁琐,对个人精力要求较高,忙中容易出错。

第二种方案是安排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全程参与研发过程,对整个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问题作出记录,并根据自身质量管理经验,对研发过程作出质量指导和监督,合作制作新产品质量管理方案标准,能够推动研发工作的进行,并为正式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前铺路。对自身而言,参与研发过程能够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设计能力,对新产品各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在研发阶段结束后,能够迅速接手新产品,有利于尽快投入市场,减少新产品前期项目可能遇到质量风险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将研发经验转化为项目经验,解放研发人员,使其投入到研发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上去,提高整体效率。

download.jpg download.jpg
已超过10000+家企业正在使用大全产品

公司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站在行业前沿,引领行业进步,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实现节能、环保、提质、降耗的目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做出贡献